《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1》大结局精彩试读 《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1》最新章节列表

发布时间:2023-11-20 编辑:小编

不过,不管怎么说,董仲舒的新王新政是符合汉武帝所需的,捍卫了西汉存在的合法性,也捍卫了汉武帝龙椅宝座的合法性,所以,汉武帝很是喜欢这个“书呆子”。

第二,大一统。大一统很好理解,就是要高度的统一,没有缺憾的统一。这个观点的提出还真的要感谢汉景帝时期,董仲舒的目不窥园。董仲舒是仔细研究过战国时齐人公羊高的著作《公羊传》的,因为,在《公羊传》里有“大统一”的观点,所以董仲舒说:“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的社会理想是构建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安定社会。他认为:“谓一元者,大始也。”(《春秋繁露·玉英》)同时,他还认为“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春秋繁露·重政》)

因此,董仲舒希望汉武帝是圣人,能成就建立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功业。这其实跟汉武帝的政治抱负是一致的。汉景帝时期,曾发生过“七国之乱”的悲剧,当时,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发生叛乱是由地方王国势力和中央集权的矛盾而引起的,还有就是当时的皇后吕后专权等原因。这样的麻烦与悲剧,汉武帝自然是深恶痛绝,他不希望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大一统的思想跟汉武帝的政治抱负可谓是一拍即合。汉武帝是连连叫绝。

第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很好理解。就跟文化专制是一个意思。就是说,什么都不要学了,就学儒家的东西,诸如《诗》、《书》、《礼》、《易》、《乐》、《春秋》之类的。这个书呆子,为什么要提出这样“无理”的要求呢?他脑袋是不是被门夹了,还是目不窥园留下的后遗症?其实,在秦始皇时期,皇帝就干过更恨的事——焚书坑儒。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就是要实行完全的思想禁锢。不过,秦始皇比较傻帽,他是不准人读书,结果导致人们恨之入骨。董仲舒要灵活一些,他不是不允许读书,民众不是喜欢读书么?好,不反对,但是,想读书得严格按照官方指定的内容去读。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要人们的思想“大一统”。还别说,思想统一后,为执政者的统治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大一统”这棵超级大树的一个小枝桠。

第四,兴太学,举贤良。这一点,还不错。这个书呆子总算是做了件“好事”。办学校,培养人才,任何时候少什么都不能少人才。如何才能广泛地发掘、培养人才,这是执政者必须解决的大事。董仲舒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兴太学,举贤良”纳入国家制度中,这就使得选拔人才制度化,同时又规范化了。如此一来,读书人就有了盼头,学而仕,可以为国家扛大梁。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1》大结局精彩试读 《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1》最新章节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