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小康:邓小平巡视中原大地完整篇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23-11-20 编辑:小编

参观完社员家的沼气,邓小平站在路旁,环顾了一下农房的四周,办沼气使这里农村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大大的改观。

只见农家院落里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已出现新砌的花台、水池,花台里种有许多花草。

艳阳下,红苕花、太阳花、月季花……争奇斗艳,不时飘来阵阵浓郁的芳香。

邓小平的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情。

杨超向邓小平汇报,打算搞沼气压缩气体,用它来开汽车。

邓小平很赞赏这个设想,说:“你们可以出去学习学习嘛。”

范辑熙又接着汇报说,办沼气可以提高肥效,可以除菌灭病,可以消灭钩虫病、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邓小平对此很重视,他说:

血防工程搞了那么多年,不彻底,反复大,血吸虫病还是消灭不了。搞沼气能消灭血吸虫病,很好。

最后,邓小平一行沿着机耕道,来到围墙环抱的友谊沼气池参观。指示推广发展沼气

邓小平一行人走进友谊沼气池的院坝之后,便看见院坝北边墙上雕刻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沼气建设讲习班、实习班

几排红色的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展示着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

院坝四周几丛葱茏的翠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象征着中外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邓小平在这里,仔细地观看了碑文,参观了院里的四、五个沼气池。

参观完毕,邓小平高兴地和干部、社员们一起在“友谊沼气池”旁的坝子里,合影留念。

沼气的开发利用,使这个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家都用沼气煮饭、照明,每户每年可节约燃料费数十元。

集体则用沼气做动力发电,磨面、打米、加工饲料。村里村外,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有条有理。

然而,早在20世纪70年代,川西平原农村的燃料来源,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

地处成都市郊外南的簇桥公社也是如此。田地里农作物的秸秆,填不够人畜煮食的灶膛,农民们年终的分红,买不起城里人供应的高价煤。

解决燃料来源的问题,迫在眉睫。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千方百计解决成都平原农村的燃料问题。

在1973年以后,人民政府便开始在农村,普遍地进行沼气开发利用的教育、试制,大力推广沼气池及炉具、灯具。从而使得成都平原农村的沼气建设,逐渐地发展起来。

在1974年,簇桥公社就积极响应市里的号召,率先在全社范围内大力推广沼气。

簇桥公社还以五大队二队为试点,在市、区、公社各级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下,经过3年奋战,全社基本实现了沼气化。

昔日人们为燃料的愁事消失了,社员们抛弃了数千年伴随生活的油灯。

簇桥公社五大队二队的沼气建设,犹如突出,搞得越发的有声有色。他们根据该队水位低、黄泥土质,便于修建沼气池的特点,因地制宜地狠抓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播种小康:邓小平巡视中原大地完整篇在线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