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大宋名将录

大宋名将录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陈长安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杨继业摆摆手:“自己兄弟,莫要太谦。”把脸色一正,又问:“贤弟方才说什么来应州办事,敢问是什么大事啊?”

“一言难尽哪!”王怀收起笑脸,一说正经事阴云就锁上了眉头:“老哥哥听说了吗?那宋王赵光义撕毁和约,又来兵困太原,侵犯河东……朝中出兵征战,俱已败阵,如今已无将可派,汉王陛下也焦虑万分。王某是奉了圣旨来宣老哥哥兴兵救驾哪!”

杨继业的脸色也沉下来了,三年前那场耻辱又袭上心头:

他本是一个忠心事主又向往华夏一统的人!一方面,他祖祖辈辈供职于汉王朝,刘均赐名刘继业认他做本家,他心存感激,发誓效忠;另一方面,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辽人趾高气扬,时时侵扰汉民,而刘汉小朝廷却助纣为虐,甘当北辽的鹰犬和傀儡,他又心存愤恨!鸡笼山一战,他与赵匡胤铜锤换玉带之后,便下决心联合大宋,抗击北辽,并念念

不忘。然而,昏庸无能的刘继元终于听从赵遂的鼓惑,把自己削贬出朝,当了一个应州火塘关的空头刺使……

“如今宋军卷土重来,汉王求援又至,自己该抱什么态度呢?”杨继业在陪着王怀回府的路上一直在想着,他似乎有了主见,又似乎拿不定主意,想来想去,总是不好贸然做出决定。末了,只能有一个办法:

“先回到火塘关看看夫人和七个儿子的态度再做打算吧!”

火塘关,其实它的真实名字应该叫火塘寨。

这是一个东西狭长方圆不足五里距应州大漠顿饭可即又略显贫瘠的小寨。杨继业祖籍原在麟州府的神木县,二十岁投奔刘均后因战功累累被封邑在应州,之后便在火塘寨定居。有趣的是,这里接近辽国区域,辽人兵马时常到这里骚扰、掠夺,杨继业也就时常对他们施以武装的对抗。对抗了几十年,大大小小的战斗打了无数,辽军就是攻不进这个不起眼的山村小寨。久而久之,敌我双方都把火塘寨叫成了火塘关!

火塘关东西分为三块,正中是杨家大院,两旁是杨家的子弟兵,人口约有四万余,自种自收,过着半军营化的生活,也算其乐融融。

杨家大院是个三进三院、有着四五十间住房的大宅门。接近夕阳落山时分,杨家大厅里明烛高照,一片繁忙,家丁们穿梭一般整治着酒宴,两张大圆桌上佳肴美酒已经摆了个琳琅满目。

正宴未开,弟兄几个便吵成了一锅滥浆。

这是五郎延德的大嗓门:“我看刘继元调兵心意不诚。”

这是六郎延昭的男中音:“汉王不仁,但我们不能不义!”

五郎瓮声瓮气:“这太原城咱们不救也罢!”

六郎气态沉稳:“我看应该出兵!”

王怀心里如坐针毡一般,定不下来。他瞥了一眼杨继业,见他此时却眯着眼儿,沉着脸儿,听着儿子们的辩论,一言不发。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大宋名将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