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落日:慈禧传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刘屹松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第三章觑视皇权/45杀敌。因火枪装备有限,清军马队大都手持冷兵器,凭着一腔热血迎击英法联军,企图冲乱英法联军纵横相应的战斗队形。部分骑兵冲至离敌人四五十米的地方,有的甚至冲到敌人的指挥部附近。激战一个小时,毙伤联军多人,但清军马队遭到联军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和炮榴霰弹的轰击而大量伤亡,战马因受惊横冲直撞,无法形成攻势,在敌人火力的逼迫下退却。随后,南路的法军主力将大量炮弹倾泻在八里桥上,使胜保所部受到沉重打击,伤亡惨重。当法军的两个前锋连队冲到桥边时,守卫石桥的清军士兵勇敢地冲出战壕,与法军展开了白刃战,后因胜保中弹受伤而撤至定福庄。当战斗进行得正激烈时,僧格林沁才发现,主攻八里桥的是南路敌军,而不是西路敌军。为了弥补战前的决策失误,僧格林沁在胜保部与南路敌军战斗的同时,指挥马队穿插于敌军的南路与西路之间,企图分割敌人,以步队配合胜保部包围南路敌军,歼灭敌人主力。但胜保部已撤,僧格林沁的作战意图未能实现,遂与西路英军展开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僧格林沁担心清军再次溃退,于是挺身而出,骑着马站在桥中央,命令一个身材高大的蒙古旗手高举僧王大旗,指挥将士顽强抗敌,直到他被一枚霰弹击中。将士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联军射来的子弹。然而,清军最终溃败。八月初八,咸丰帝惊慌失措地从圆明园出逃至热河,恭亲王奕作为全权大臣留下继续与联军交涉。临行前,懿贵妃极力谏阻,请求咸丰帝留在北京继续抵抗,而这次进谏差点给她惹来杀身之祸;不过由此可见懿贵妃的勇气与见识不同于一般女子。僧格林沁、瑞麟①、胜保各部仍驻城外防守。英法联军要求清廷释放被扣留的外交人员巴夏礼等人,否则炮轰北京。额尔金表示必须亲自①瑞麟(1809—1874):字澄泉,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大臣,历任太常寺少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军机大臣、户部侍郎、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等职。

46/紫禁城的落日:慈禧传向清朝皇帝递交国书,条约须皇帝亲自签字画押,否则不谈。对此无理要求,清廷自然不会答应,和谈一事又被搁置。八月二十二日,英法联军绕到北京城西北郊,朝圆明园而来。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进行抵抗,随之溃败。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与敌人刀枪相搏,他们“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而溃败,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上七点,法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八月二十三日,英法联军开始大肆抢劫圆明园。八月二十四日,巴夏礼被释放,他在扣留期间并未受到虐待。而此时的英法联军则以搜查圆明园各宫殿为名,肆意抢劫财物,并放火烧毁许多房屋。八月二十六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后,纵容、鼓动士兵抢劫、火烧圆明园。额尔金竟公然在北京城内张贴告示,恬不知耻地阐述抢劫、火烧圆明园的理由和“正义性”。九月初五,四千多名法军和三千五百多名英军将圆明园里的珍奇宝物洗劫一空,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大火三日不灭,北京城映照在一片火光之中。自此开始,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五十天。已逃至承德热河的咸丰帝闻讯痛心疾首,五内俱焚。他深感愧对祖宗,更不知此生此世还能否回到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他亲率皇子皇孙跪在列祖列宗灵位前请罪,并下“罪己诏”诏告天下。而侍奉在咸丰帝左右的懿贵妃听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并付之一炬后,竟不顾自己尊贵的身份,大骂其强盗行径。她先是怒不可遏,转而抽泣起来,她无法原谅英法联军的罪行。北京城的那场大火,不仅烧毁了大清国的“万园之园”,也将懿贵妃深埋心底的爱情回忆化作灰烬……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紫禁城的落日:慈禧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