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倭战史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远星云

主角:赵稚郑则之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尽管大明与日本一直没有大的军事冲突,但是大明沿海地区仍然时不时地遭受倭寇的侵扰,大明采取的态度是,一旦出现倭寇的骚扰,就坚决给予驱逐或者消灭。

早期的倭寇大多来自日本列岛的萨摩、长门、博多、鹿八岛等地,其入侵中国沿海的主要路线一般都和宋代时日本入贡中国的路线一样,先由日本渡海至朝鲜,再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先抵达辽东半岛,然后再横渡渤海湾,登陆山东半岛的登州、莱州一带。因此,辽东半岛沿海地区是前期倭寇进犯中国沿海的必经之处和侵扰对象,而辽东半岛南端的金州因物产丰饶,就首当其冲,成为倭寇劫掠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成为辽东沿海防御倭寇的战略要地。

在大明东北部有一个地区名称叫辽东,历史上,辽东所指的就是“九州之东方”,辽东为九州之一。战国、秦、汉至南北朝都在这里设辽东郡。燕辽东郡边界在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地区,由郡名演化的地域名辽东,最初即包括大同江以北。魏晋至唐,辽东作为地域名内涵在逐渐扩大,包括整个大同江流域和汉江流域,甚至是高句丽政权的所有辖区。高句丽人也称自己的国家所在地为辽东。唐代高句丽被灭后全部高句丽人被遣返中原,融于汉民族之中。到了明朝,辽东为“九边”之一。

为了防御倭寇的侵扰,同时也为了对付和消灭当时还在辽东地区盘踞着的元朝残余势力,明朝建立后,洪武四年,洪武皇帝在辽东设置定辽都卫,洪武八年,洪武皇帝又下令定辽都卫改为辽东都司。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是明朝在辽东地区设立的军政机构,在建制上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又称山东行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镇守总兵官驻广宁。辽东都司统辖二十五个卫,二个州。辖区东起鸭绿江,西抵山海关,南达旅顺口,北至开原。

辽东都司的建立,对保卫辽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连接中原地区和奴儿干地区的中间环节,又是辽东地区的安全保障。金州卫是辽东都司辖下的辽东第一个卫,东至黄海岸一百里,西至渤海湾三里,南至旅顺口一百二十里,北至普兰店九十五里。

金州卫领军5600人,下辖6个千户所,每千户所领军1120人,千户所下辖9个百户所。当时的都督耿忠在这里建筑过土堡,以加强辽东的防务。同时,洪武八年又设立了复州卫,下设左、右、中、前四千户所,共同守卫州城,全部置于城内。

金州卫和复州卫统归辽东都司管辖。为了满足防卫的需要,在金州和复州地区建有砖城、石城、土城近20座。金州城、复州城都是砖城,是州(卫)的治所。旅顺北城(金州中左千户所驻地)、旅顺南城(储存军需),还有军事城堡望海埚城、红咀堡城、归服堡城、黄贵城、永宁监城、羊官堡城,辽东驿站有木城驿城、石河驿城。其余有旅顺土城子城、金州王官寨城、庄河李屯城、土城子城、丁石城、谦泰城、普兰店孛兰堡城等。此外,还筑有烽火台100多处,对防御倭寇起到了重要作用。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明朝抗倭战史
返回顶部